在监狱这种特殊的集体生活环境中,孤独会使一个人如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小舟,孤立无助,既难以明确改造方向,又缺乏驶向新生目标的动力。 省五监曾举办过一次座谈,让一些曾经孤独但战胜了孤独的服刑人员谈了他们的感悟和经验,希望能给其他服刑人员带来帮助。其中,记者了解到了正在服刑的刘伟(化名)的故事。 从庆幸到孤独 任何一个大墙囚子都经历过孤独,刘伟自然也不例外。 按说,他是够幸运的了。兄弟俩犯罪,一审都被判了死刑,最终,二审结果是:哥哥维持原判,弟弟由死刑改判为死缓。刘伟捡回一条命。所以,刚入监那会儿,他还满怀庆幸。 孤独的感觉,是从他被改成无期徒刑那年开始出现的。没有了死或生的担忧,刘伟突然觉得,“无期”是那么漫长,三十好几的自己,出狱时起码也得上五十了。父母还能等到自己出去吗?妻子和自己离婚了,孩子也被带走了,亲戚朋友都在慢慢地疏远。或许有一天,自己真的会变成孤家寡人了。 刘伟的心被孤独占据了,心灰意冷起来。他开始变得自闭、易怒,浑身长刺,为了一点小事就能跟人大吵一架。慢慢的,谁都不愿再和他接近。这让刘伟愈加感到孤独和寂寞。 指导员的当头棒喝 “活着真没意思。”他想,“还是哥哥幸运,死了一了百了,不用受罪。”一次打亲情电话,他随口把自己的这点想法嘟囔了几句。电话那头亲人的劝说,他压根没理会,也不想理会。 不过,那天晚上,监区的三位领导轮番找到了他,他就不能不理会了。这样的阵势让刘伟很意外:“就因为我讲了几句悲观厌世的话吗?” “当然。我们必须帮你克服这样的不良情绪,这样的情绪会害了你的。”分监区指导员的回答很坚决。 “可你们不会理解我的感受的,我很孤独,我找不到生活的信心。” “你错了。每个人都感受过孤独,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产生孤独感的原因。你现在感到孤独,事实上是因为你不敢面对现实,你害怕面对服刑带来的一切后果,所以选择了封闭自我。要知道,封闭自我是懦夫的表现。如果你是强者,在逆境里你也完全可以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且更有意义。” 指导员的话让刘伟印象深刻。
心境的改变 刘伟决定充实自己来战胜孤独,他开始重拾以前的一些兴趣爱好。 一开始他练毛笔字,心情郁闷的时候就练狂草,一段时间下来居然进步不小。之后他觉得该锻炼自己的耐性,就开始练习楷书、学下围棋,慢慢地感到心情不那么浮躁了。后来,他又迷上了篆刻。方寸之间的努力,让他感到其乐无穷。 刘伟乒乓球打得不错,还有一副好嗓子。于是,打球、唱歌也成了他的乐趣所在。觉得孤独和烦恼时,他就去球桌前挥汗如雨一番,或是唱上一两段,引来同犯的一片叫好声,他立刻会感觉神清气爽。 他不再自闭,变得越来越开朗、热情和自信。他开始敞怀与周围的人真诚交往,帮助别人,结识了许多朋友。 几年过去了。刘伟的刑期依旧还很长,可是他的心境却大不一样了。他说,如今自己就像一只忙忙碌碌的小蜜蜂,生活得很充实,每天都有收获,再也不会被孤独感包围了。
省一监教育改造科副科长、心理咨询师朱国强点评:
孤独是一种不良情绪的体验,有长期孤独,也有短期孤独。对于服刑人员而言,短期孤独往往有助于他们反思过去、反省现在,有利于改造。但长期孤独,如果缺乏正确面对的态度,就会对改造和身心健康造成伤害。 因此,服刑人员在面对孤独时,要注意以下几点:第一,不要否定自己,要学会悦纳自己,克服自卑心理;第二,要善于交流,融入群体;第三,要多想想别人,多为别人和集体做些有益的事情,确立自己的价值;第四,要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。刘伟的改变,正是源于这几点。 孤独并不可怕,只要每一名服刑人员都能端正自己对孤独的态度,积极改造,在逆境中重新树立信心,就一定能走出孤独,早日新生。 |